2018/05/13

TIDF 2018鍾愛三選

今天是我最鍾愛的TIDF(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)的最後一天。在原本就已經非常強悍的閉幕日片單外,還有本屆得獎作品的加映。作為一個忠實的觀眾,我想要在本屆看過的許多片子中,今天還有機會看的作品裡,挑出三部簡單敘述。是給自己的quick note,而更多是因為私心希望我所有的朋友,都能在這閉幕日進戲院看至少一部。



《柬埔寨之春》(A Cambodian Spring)是我在劃國際競賽單元時最篤定的一部之一。今年的國際競賽共有1824部投件,最終留下15部競爭。而這部片最終拿了今年該單元的首獎。當然預告片時常不代表什麼,但在這15部中,《柬埔寨之春》預告片的影像語言是我認為最成熟的其中一部。故事紀錄的是柬埔寨金邊萬谷湖邊的居民。貧窮,世代依湖而居,多數未握有確切的土地權狀。直到某天,建商公司——掌權超過二十年的總理、獨裁者韓森(Hun Sen)的親戚——告知當地居民該地即將被砂石填平,進行大型開發。當地居民起身抗爭。

有沒有一點熟悉?蠻橫的執政者,腐敗的當地政府,無力的國際奧援,流血抗議,怪手任意進入民宅強拆。抗爭者被社會孤立,任意被入獄。還有運動團體內部的合作、離間和分化。作為一個台灣觀眾,憂傷的是看見同樣的場景,與本地社會大量的重複。導演作為前《衛報》資深攝影,蹲點六年拍攝,在大量影像材料的基礎上,有記者的嗅覺和條理,也有影像工作者成熟的攝影(許多cut抽出來都是非常好的攝影之作!)和調度。製作出這部一切都在水準之上,絕對是同樣題材中的出類拔萃之作。

《荒漠沙海》(El Mar La Mar)是本屆最大的驚喜之一,國際競賽組評審團特別提及。貌似是以詩意的語言描繪美墨邊境沙漠中的偷渡者,我並沒有抱著太大的期待進戲院。以「詩意」為人所稱的作品總是危險的,但所幸我沒有錯過這部以16mm膠卷拍攝的美麗之作。作者有極好的空間感和對於動態影像的掌握,幾乎全片每一顆鏡頭都令我讚嘆不已。是那種你極想和對方交換眼睛的作者。裡頭聲音的處理非常精細(映後座談據導演說,是《冰與火之歌》的音效處理師看完電影後非常喜愛,最後大力無償製作)。作者一定也深知影像和詩歌的脆弱性,在幽微之處都泛起漣漪般的回音。

這部作品的傑出之處是即便在高度的,可能令人誤解的「音像分離」操作下,如吳牧青(事實上,據他所說這部是他今年的心中首獎)所稱,「竟也不會令觀眾感到[…] 是一場耽溺於純錄像美學的賣弄」。作者充分且良好地把握了這微妙的界限。我想要推薦給所有我那些擁有細緻感官,和想要探索電影邊界的朋友。

最後一部是吳耀東的《Goodnight& Goodbye》。作為二十年前台灣影史上神作《在高速公路上游泳》(1998)的回應,絕對不只是獵奇。我完全無法掩飾看完這部電影的震撼。事實上,我有非常非常久沒有看到這樣「彷彿被冰斧劈開身體」的作品。甚至隔天在觀賞另外一部也是相當傑出的作品《親密正義》(在智利轉型正義過程的顯微鏡,這部沒有拿獎是本屆本人心中大遺憾)時,仍然無法停止想著這部電影。這是一部對創作、對倫理、對生命的本質的撕心拷問。也是一擊重拳。之後會談得更多,但我想推薦我所有所有的朋友去看。

——
除此之外,原本的片單中還有菲律賓知名導演、慢電影(slow cinema)代表Lav Diaz片長長達十小時的《一個菲律賓家庭的演化》,Jarman的《藍》的放映,還有非常想看卻沒看到《聲響凝聚的所在》。希望各位都有愉快的週末。(圖:《荒漠沙海》劇照)#TIDF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